2023年11月01日《卖卖堂名家欢聚饺宴》
情浓玉饺子----芳女赋
云南才子,春城佳人,婉约相敬,白面团团,
纹波棱角,荤素调和,相视而坐,情愫悠悠,
脉脉赋雅,倾入沸汤,断然潇洒,一张一弛,
美食成也,蒜醋并置,香滑入口,得来天成,
美而欣然,浓情厚意,相濡传神,诗情画意,
世人欣羡,谓之无双,渺渺洒洒,福满今生。
今天参加饺子宴的名家老师们有:画家郑连云老师、书法家田道富老师、书法家王世卿老师、画家周巧林老师、画家黄学军老师、书法家曹长生老师、书法家潘云黔老师、书法家何革民老师、书法家李宏祥老师、书法家吴家金老师、诗人郑老师、收藏家孙姐姐,收藏家李老师,黄董事长和地书主席韩立宇老师。名家老师们热情澎湃一起动手包饺子,开心畅谈着聊起了扇文化,下面为大家分享:
《中国扇文化浅说》
郑连云
扇子起源于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最早出現在殷代,那時候的扇子是取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作而成。称之为“障扇"“羽扇”故“扇"字里有个“羽"字。当時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的,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视時用来遮阳挡风,避沙尘,所以扇子有障日之称。到西汉以后,扇子才开始用来取凉。
明清两代中国的制扇业十分繁盛,扇和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,《西游记》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,《红楼梦》中的晴文撕扇,虽是艺术虚构,但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扇的影响之大。同時扇又和书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明代的沈周,文徵明,唐佰虎,仇英,清代的“楊州八怪'‘和常州著名画家渾南田,都有扇面书画佳作傳世。
中国地大物博,各地出产的名扇数不胜数。如:浙江湖州,湖南岳阳,江西吉安的羽毛扇。北京,杭州,苏州,绍兴,安徽宣城的真絲扇等等都名闻遐迩。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,杭州,苏州生产出芬芳宜人的檀香扇,运销全国和世界各地。此外,苏杭两地还生产合撒自如的折扇,秀美雅致的绢宫扇,精镂细刻的象牙扇,因而成為全国制扇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。隨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使用扇子纳凉相对减少,但是扇子作為精细的工艺品,将永远带给人们美的享受。
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現于三国。到了南宋,画扇,买扇,藏扇之风盛行,並出現了扇铺,扇商。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為一种時尚。近現代的恽寿平,郑板桥,金农,石涛,任佰年以及吴昌硕,齐白石,张大千,徐悲鸿,傅抱石,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。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,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,乃至数千万元。可見扇文化在中国具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在中国底蕴深厚的扇文化中,扇子绝不仅仅是纳凉用品这么简单,它更是一种装饰品,艺术品,身份地位的象征,尤其是扇子与才子的搭配,真可谓是一种完美无比。
折扇在扇历史中占据了主要部分。在中国文人墨客眼中,折扇是身份的象征,也寄寓着个人的文化意趣。扇子在开合之间,诗文浮現,水墨流连,谈笑风生。扇子收放自如,份佛氤氲着诗书之气,水墨之姿,实在是风流雅致。
其次是团扇,衣着华丽的仕女们,体态丰膄,或谈笑,或静立,或赏花,玩鸟虫,手中少不了一把困扇。唐朝诗人杜牧诗句:“轻罗小扇扑流萤"
永远被刻在历史的长河里。
既然扇子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下来,经过长時间的发展,不断地和中国传统工艺相结合,成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扇文化之深厚,寥寥几语实在是难以说清,这指间轻轻揺动的小物件,它像眉间轻蹙,又像嘴角的微笑或耳鬓黑发轻拂,是中国人心中浓稠得化不开的一絲寄托。現在我们经常看到扇子出現在舞台,京剧演员,相声演员,舞蹈演员他(她)们用扇子作為道具,增添了无数的光彩。
关于扇子的古诗很多;如唐:罗隐诗句:“為爱红芳满砌阶,教人扇上画将来’。说中国人活得精致,生耒文雅,並非是在紫檀的椅子和云锦的繁华上,更多存在于这些隨手可及的小物件,古称.“怀袖雅物’。中国古扇之美,惊艳世界。中国扇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,它与竹文化,佛教文化,有着密切的关系,历耒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。
扇子展开的过程象征着一个人的心胸博大,海纳百川的胸怀。扇子合拢的过程又如一个群体包容共挤的合作精神。扇‘和“善'谐音,代表和谐友善,注释了中华民族善良谦逊的优良品质。扇子辐射展开的形状寓意着发扬光大。
人生一世转瞬即逝,有缘相识来之不易。我很珍惜親朋好友的親情,友情。退休后,我和老伴经常把学来的书画知识用到折扇和团扇上,作為礼品送友人,得到了大家的親睐。我们深受感动也很欣慰,並认识到扇子是一种非常被人喜爱的礼物,也说明了人们对扇文化的认可和热爱。
在新時代迠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進程中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设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沒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设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"中国扇文化是五千年的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,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,扇文化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!













